3月2日,江蘇省殘聯重點工作任務部署會議召開,將“實現孤獨癥兒童基本康復服務全覆蓋”納入民生實事大力推進。
據悉,今年江蘇省政府將“新增16至59周歲無業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托養服務1.3萬人”。在12類50件民生實事中,殘疾人工作占兩項,其中孤獨癥兒童康復是首次納入。
江蘇省孤獨癥確診數量每年新增10-20%,去年全省新增1000多名孤獨癥患者。去年,江蘇省康復救助殘疾兒童36638名,其中12469名是孤獨癥兒童、占比34%。早發現、早干預,是孤獨癥的最佳治療手段。殘聯呼吁,家長要及時帶疑似孤獨癥孩子去醫院診斷,確診后要及時去殘聯接受康復服務。
“在江蘇,獲得康復救助的孤獨癥兒童由2018年的5067人增至2021年的12469人,基本康復需求得到初步滿足。”江蘇省殘聯理事長萬力表示,殘疾兒童康復服務還有缺口,接下來康復救助需要全覆蓋。
為了盡快補足缺口,江蘇省政府將“實現全省孤獨癥兒童基本康復服務全覆蓋”列為今年民生實事,要為3.6萬名殘疾兒童提供基本康復服務,同時為不少于1.2萬名孤獨癥兒童提供規范化康復服務,實現“應康盡康”目標,并逐步達到“應康優康”。
目前,江蘇有孤獨癥定點康復機構222家,占全省定點康復機構近1/2,體量很大,但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其中,蘇南有機構121家,蘇中有46家,蘇北有55家。機構服務水平良莠不齊。
殘疾兒童康復是介于教育和醫療之間的康復形式。蘇州57家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中,取得醫療資質的機構有28家(醫院或診所),取得教育資質的機構僅2家。然而,隨著殘疾兒童康復需求的日益增長,醫院和特教學校的康復資源已不能滿足就近就便的康復需求。尚未取得資質的民非康復機構正在成為殘疾兒童康復服務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但這些康復機構存在規模小、管理不夠規范、監管難度大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蘇州率先破局,出臺了《蘇州市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教育備案指引》,為江蘇省殘疾兒童康復機構的規范性轉型探索路徑。蘇州政府先后兩次召集住建、教育、衛健、行政審批、殘聯、消防救援等部門進行專題研究,決定讓符合條件的民非康復機構獲取教育資質,參與到殘疾兒童康復服務的供給中來。
今年,江蘇省還將做好康復需求底數調查、康復機構規范化建設、康復人才規范化培訓全覆蓋。目前,機構中從事孤獨癥兒童康復專業技術人員有4570人,今后要對這些康復師進行針對性培訓,統籌做好不同類別、不同層級專技人員的培訓。